1913年10月10日,建有船闸的巴拿马运河开通,极大缩减了大西洋与太平洋间的航程。读图,回答下题。
运河上修建船闸,可以
| A.拦河蓄水,减轻洪涝 | B.抬高水位,利于发电 |
| C.克服水位落差,利于航行 | D.减慢水流速度,减少流量 |
影响该运河航运的自然条件主要为
| A.多暴雨和大雾 | B.全年潮湿闷热 |
| C.多地震和火山活动 | D.航运的运输需求小 |
该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问题。
右上图中A地海拔(H)范围和B地温度(T)范围是 ( )
| A.1200米≤H<1500米 、6℃≤T<7.8℃ |
| B.1000米≤H<1300米、.3℃≤T<4.8℃ |
| C.1000米≤H<1300米、6℃≤T<7.8℃ |
| D.1200米≤H<1500米、3℃≤T<4.8℃ |
按照左图所示区域的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的垂直距离)大约分别是( )
| A.坝长为50米 、最大坝高为145米 |
| B.坝长为500米、最大坝高为150米 |
| C.坝长为500米、最大坝高为145米 |
| D.坝长为50米 、最大坝高为150米 |
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
| A.ABCD四地的水都能汇入图中水域 |
| B.EFG三地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
| C.在E地观察不到车站N |
|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水库诱发的泥石流灾害 |
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东北部山区年雨量3 000 mm以上;西北部为干旱区,年雨量在250 mm以下;最南端为热带雨林区,年雨量在2 500 mm左右。大部分地区夏季来得早,全年最高温出现在夏至前。下表为印度半岛某都市的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气温(℃) |
24.5 |
24.8 |
26.9 |
28.6 |
30.1 |
29.1 |
27.7 |
27.3 |
27.7 |
28.7 |
28 |
26.2 |
| 雨量(mm) |
0.8 |
0.8 |
0.3 |
1.6 |
8.9 |
581 |
701 |
459 |
269 |
56 |
16 |
4.4 |
下列对印度半岛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3~5月日照强烈 ②6~9月云量多 ③10~12月湿度大 ④1~2月吹西南季风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印度西北部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 A.高山屏障 |
| B.沿海有上升洋流 |
| C.深居内陆 |
| D.终年受干燥的大陆气团影响 |
该图为四国土地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是 ( )
| A.哈萨克斯坦、中国、德国、巴西 |
| B.德国、中国、埃及、加拿大 |
| C.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 |
| D.埃及、美国、印度、巴西 |
关于四国土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①国地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荒漠广布 |
| B.②国西部以高山和高原为主,草地、林地面积广大 |
| C.③国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 |
| D.④国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森林广布 |
该图是2006一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
|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
|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
|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
|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
| C.人们开发和治理鄱阳湖意识的变化 |
|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
读图,完成问题。
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②地的常年盛行风( )
|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
|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
| C.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
|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