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为解决此问题,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结合下图,回答下面问题。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不包括
A.用水过度,水域萎缩 |
B.污水数量巨大,直接排放 |
C.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 |
D.湖泊水上交通运输被废弃 |
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突出的优点是
A.分湖梯级整治,便于分层次利用不同质量等级的水资源 |
B.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 |
C.自然河湖与人工渠道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 |
D.改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 |
读下图,回答题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下垫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处气温最高 |
B.丁处气压最低 |
C.①③处风向完全相反 |
D.甲丙间气压差小于乙丁间气压差 |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乙为下垫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多气旋雨 |
B.乙处受热力因素形成高压 |
C.丙处海拔可达17千米 |
D.③风带控制下一定晴热少雨 |
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为下垫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以蒸发为主,降水少 |
B.某地任意时间③一定小于② |
C.离甲越近,②一定越多 |
D.③一定由高处流向低处 |
若此图为某海域大洋洋流环流圈,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
B.③处水温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高 |
C.丙处等水温线较丁处稀疏 |
D.④处盐度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高 |
若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
B.丙丁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
C.乙丁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
D.甲乙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局部地区等值线图,回答题。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气温最高,主要是因为其海拔最低 |
B.丙地气温最低,主要是因为其海拔最高 |
C.乙处树木长势一定最好 |
D.图示区域一定位于北半球 |
若b为26°C等温线,则甲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A.21°C | B.22°C | C.23°C | D.24°C |
读某区域图,某日一架飞机日出时从乙地起飞,朝正东沿纬线飞行,一路阳光普照,经过4小时到达甲地时,正好看到日落。回答题。甲地日出地方时:
A.4时 | B.6时 |
C.8时 | D.10时 |
到达甲地时,飞机上的人看到太阳在飞机的
A.左前方 | B.右前方 |
C.左后方 | D.右后方 |
当天若全球皆为晴天,这一天内可以观看到北极星的地区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A.超过一半 | B.刚好一半 |
C.不到一半 | D.不到四分之一 |
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某中学同学在学习中自制如下图所示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长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按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根据要求回答题。长指针所对应的日期界线移动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 B.自东向西 |
C.自北向南 | D.自南向北 |
长指针所对应的日期界线变动的原因是
A.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 | B.四季变化引起 |
C.地球公转引起 | D.地球自转引起 |
按图示最先进入新的一天的是
A.M | B.N | C.P | D.Q |
图中M、N两点(弧度为60度)处在同一日期内的时间可长达
A.4小时 | B.16小时 | C.20小时 | D.24小时 |
据报道,2012年秋分出现在北京时间9月22日22时49分,秋分来临之早,为116年来之冠。根据要求回答题。秋分时全球9月23日范围占全球比例约为
A.1/3 | B.1/4 | C.1/5 | D.1/8 |
秋分这一日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与兰州相比北京日出更早,日落更晚 | B.黄山山顶当地6时刚好可以观看日出景观 |
C.南半球此日正值春分日 | D.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 |
今年秋分来临为116年来最早,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公历纪年历法规则有关 | B.黄赤交角变小 |
C.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 | D.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速度变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