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于2012年11月在广东梅州市举行。本届艺术节以“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为主题,将节会办成了“三会一季”,即客家文化艺术作品展示会、客商产品展销会、幸福导向型产业招商引资盛会和世界客都旅游欢乐季。这表明
| A.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主导 |
| B.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 C.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 |
|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 |
| B.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吸收 |
| 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批判继承 |
|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因素 |
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就必须
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上述观点
|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 B.肯定了现代文化的优越性 |
| 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 D.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 |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 B.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
| C.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 D.文化遗产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