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5年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
指标 |
单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 388 |
2 490 |
2 656 |
2 978 |
4 35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6 960 |
7 756 |
8 567 |
9 488 |
11 493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47. |
46. |
45. |
45. |
38.0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38. |
37. |
37. |
36. |
34.5 |
注: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温饱;50%~40%之间是小康;40%~20%之间是富裕。
材料二 某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5年内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从2011年4月起,某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较全国提前4年完成全覆盖,每年将拉动数百亿元消费;2012年,某市力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1的目标。
(1)说明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某市是怎样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民增收困难加大、灾后重建任务紧迫,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保障住房等民生问题更加引人关注。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要求各级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把“保民生”和“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无知和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类经历了禽流感、非典、H1N1甲型流感、海啸、地震等灾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使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人类的科技发现、发明与发展,可能会降低天灾带来的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灾害。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将“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调查”作为小课题,开展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
第一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校园里蔓延。
(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同学晓之以理,说明“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
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蒋方舟现象”在校园中争论很大。经上网,同学们得知“蒋方舟现象”。同学们对此形成了正方、反方两派意见。正方:蒋方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清华降分录取是招生改革的一个成功例子,无疑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反方:清华降分录取的举动是严重违反教育资源公平竞争的原则,蒋方舟这样做有点投机取巧并侵害了别人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权益。
在素质教育之下,应该如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呢,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
(2)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对此“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进行评析。
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可如何避免所谓的“黑幕”、“权钱交易”,让自主招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不拘一格选人才”?
(3)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对 “让高校自主招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为政府提出建议。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4月3日落下帷幕。G20峰会之前,中、美、英、法等主要经济力量在不停地进行利益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在共同的妥协下,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得到了吸纳。多国媒体认为,会议达成的一致共识超出预期,同时认为中国在峰会上表现抢眼,引起世界关注。
(1)中、美、英、法四国政体各是什么?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2)有人认为,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我国将与美英法政体走向趋同。请对此进行简要评析。
材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出的“民意对于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有多大影响力”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政治生活依据。
(2)请谈谈“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一理念的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