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并不要求有一个政治意识形态,或一套体制,因为选举、国家边界、市民联合以及西方生活的其他标志,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下列选项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 A.现代化源于西方,发展于东方 |
| B.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进行现代化 |
| C.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 |
| D.现代化对国家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
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
夫唱妇随赴战场 |
| B. |
抗战流血不流泪 |
| C. |
国共北伐齐协力 |
| D. |
解甲归田喜而泣 |
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 "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 "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 A. |
1840-1894年 |
| B. |
1895-1911年 |
| C. |
1912-1945年 |
| D. |
1946-1949年 |
清末《卖宁波脚带》: "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
| B. |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
| C. |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
| D. |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 "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 A. |
全面复兴旧学 |
| B. |
排斥西方新学 |
| C. |
新学消解旧学 |
| D. |
崇尚中体西用 |
有学者认为, "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 "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
| B. |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
| C. |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
| D. |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