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
日本从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接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包括最引人注目的基督教。西方人在17世纪中叶全部被驱逐。这一拒绝主义立场由于日本1854年在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的压下被迫开放门户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力学习西方而告终。
现代化是可望的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现代化和西方化必须相互加强,而且必须相辅相成。这一方法以19世纪末一些日本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论点为典型,他们认为,为了实现现代化,他们的社会必须放弃其传统语言,而采用英语作为国语。
第三种是试图把现代化同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结合起来。可以理解,在非西方的精英中,这种选择一直是最流行的。在中国的晚清时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日本,口号是“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术”。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材料简要评述一种或几种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6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2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1)材料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有何影响?
(2)若要进一步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分别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年,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必须摒斥清国风》中写道:“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日本则与此相反。……西洋文明可说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日本,……吸收的都是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西洋文明通过他们流入后,便在日本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
(1)材料反映了当时清王朝在学习西方文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史实概括说明“日本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

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4分)

17——18世纪,英国和美国建立起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建设的特点。
材料二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2)有学者认为,1787年的美国颠覆性地突破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