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臣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竟,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 B.坚持中国的守旧传统 |
C.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 | D.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
明成祖称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期夷习。”……梁启超语: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再看两支船队的对比表,你的感想的集中点是
船队性质 |
经费来源 |
航海目的 |
船队成员 |
扮演角色 |
|
中国方式 |
皇帝特遣船队 |
国库支付 |
宣扬国威 |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
外交使团 |
西洋方式 |
私人航海探险队 |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
A.国力 |
B.资本积累 |
C.东西方差别 |
D.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别 |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