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
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吉福德·平肖第三次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能典型地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斯大林经济模式 B.苏联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模式 D.美国的“新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
B.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
D.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2014年秋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的会标寓意该组织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象征着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该组织()
①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②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
③21个经济体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④曾在上海举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出现缘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欧洲联盟的诞生
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经济全球化加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