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发生,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
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中国政府赠予他的国礼是题为《沁竹》的墨竹图。画中两根苍竹交叉而生,临风挺立。明仁天皇爱不释手,将这幅画挂在他的皇宫里。对此图的外交寓意,最恰当的分析是:

A.意在宣传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B.暗示日本书画深受中国影响
C.象征中日两国人民坚忍不拔的意志
D.以文化同源为喻意纪念中日建交

“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材料充分表明卢梭()

A.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人人参与政府管理
B.追求的目标就是自由、平等
C.主张建立有限君制或开明君主制
D.主张要想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必须分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