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叙述正确的是
| A.商朝时人们已经能用曲造酒 |
| B.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二千年以上 |
| C.唐朝中原地区发明了曲辕犁 |
| D.南北朝时发明了铜铁合炼的灌钢法 |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
|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
|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
| 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
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 |
|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
|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 A.书同文 | B.度同制 | C.车同轨 | D.行同伦 |
“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
| B.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
|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
| D.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