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
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 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
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 |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 |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 B.频换丞相 | C.分化事权 | D.废除宰相 |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封疆大吏 | B.朝廷重臣 | C.宫廷内侍 | D.监察官员 |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 B.④是周公旦的封地 |
C.①和②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 D.明成祖在③设立内阁 |
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 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 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