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端午节源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 B.杜甫 | C.屈原 | D.陆游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这场扫荡权威、 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 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化革命”是指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982年, 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国有化率为100%, 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90%, 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80%以上。这说明法国
| A.放弃了市场经济 |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 C.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 | D.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
20世纪20年代初, 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 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 反正都拿走了。”为此,苏俄实行了
| A.义务劳动制 | B.余粮收集制 |
| C.粮食税政策 | D.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