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
B. | 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
C. | 物质发生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
D. | 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及操作 |
A |
![]() ![]()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
B |
锌粉(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C |
![]() ![]() |
在空气中加热 |
D |
![]() ![]() |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
现象放大图 |
![]() |
![]() |
![]() |
![]() |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有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高温煅烧,其化学反应是,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 |
B.该矿石是一种优质铁矿石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