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治学修身之道中常蕴涵着真诚的教诲和无穷的智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几则箴言中与此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
| B.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 |
| C.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 D.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
入世十年来,我国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B.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
| C.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告诉我们
①“废弃物”是“废”与“不废”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说明
| A.上帝的观念完全是人主观幻想虚构出来的 |
| B.上帝的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上帝是不存在的 |
| C.上帝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某种原型的虚幻反映 |
| D.上帝的观念是存在的,因为上帝是存在的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直接现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