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同时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
C.唐中央政治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毛泽东在1949年致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 B.建立新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 B.淞沪会战 | C.渡江战役 | D.百团大战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