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了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 | 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 |
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
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 “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 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
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 郡县数 |
西汉 |
三国 |
两晋 |
隋朝 |
唐前期 |
苏南浙江 |
会稽郡北部31县 |
4郡50县 |
5郡70县 |
7郡43县 |
13州74县 |
江西 |
豫章郡18县 |
4郡51县 |
6郡58县 |
7郡19县 |
7州34县 |
福建 |
会稽郡南部1县 |
1郡9县 |
2郡14县 |
1郡5县 |
5州28县 |
A.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
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徽商和晋商都是商帮的突出代表 |
B.徽商和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 |
C.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
D.徽商和晋商都崇尚节俭与诚信 |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