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魏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
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
C.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
D.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
英国棉纺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25万吨。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B.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C.垄断组织的出现了生产力的发展 | 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图中a—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电力 | B.石油 |
C.煤 | D.核能 |
观察图4,航海家达·伽马的航海路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