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乙)……公养之物,莫之能私。如土地及凡土地之所出者,非人类所同认公许者不得据之为己有也;产业者皆篡而得之者也。(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1914年2月严复《〈民约〉平议》
材料二 (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1914年2月严复致熊纯如书札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
(2)严复认为卢梭《民约》的流行导致中国社会深受影响,“喋血捐生”而又“无济于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
(3)据材料三,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发哪些政治变化?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多种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2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构建的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包含哪些内容?(3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与失。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三元(杂)剧自文章上言之,尤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又曲中多用俗语,故宋金元三朝遗语,所存甚多。辑而存之,理而董之,自足为一专书。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
时代风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魏晋风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杂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盛行的经济根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 (清初)知识界探讨明亡的深层原因,认为“宋明虚文日多,实学日衰,以诵读为高级,以政事为粗豪”,黄宗羲指出学问必须以“六经”为根底,应关心国计民生。
(1)材料一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