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消费大国,同时电动自行车也是中国老百姓主要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制造成本低,售价一般在两三千元左右;使用成本较低;而且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尤其对城市短途出行的人群最为合适。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电动自行车成为老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布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00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图 2 2013 年中国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注: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破 4 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3%仍由外资企业生产,其余均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带二路”战略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结构调整阵痛的强大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头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 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安徽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
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年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

年份
总额
重点投向
2012年
540.3亿元
社会福利中心、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家电下乡等
2013年
605 亿元
建设美好乡村公共服务奖补、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2014年
686.3亿元
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以及“三农” 投入等


(1)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安徽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的经济意义。(8分分)
材料二:2014年安徽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我省是怎样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
材料三: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红利,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
(3 )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我省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做法中蕴涵的哲理。

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权威。
材料一: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保证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为了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就需要法律确认各种类型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时刻都在发生买卖、租赁、借贷等经济活动;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这些活动和纠纷如果不依法循规进行,市场就无秩序可言。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必须将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过分干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7年6月1日、2008年8月1日,被誉为经济领域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理由。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等。
结合材料,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我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