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描述了一位骑自行车者从原点出发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Ⅰ |
B.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Ⅱ |
C.此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位于C点 |
D.此人一直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
有关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物体落到地面上,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物体对地球没有引力 |
B.F=G![]() |
C.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 |
D.地面上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受到的都是地球引力 |
如图所示为一种齿轮传动装置,忽略齿轮啮合部分的厚度,甲、乙两个轮子的半径之比为1∶3,则在传动的过程中A
A.甲乙两轮的角速度之比为3∶1 |
B.甲乙两轮的周期之比为3∶1 |
C.甲乙两轮边缘处的线速度之比为3∶1 |
D.甲乙两轮边缘处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1 |
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
A.F = mgtanθ | B.FN =![]() |
C.F = ![]() |
D.FN = mgtanθ |
一辆汽车以v1="6" 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急刹车后能滑行s1="3.6" m;如果改以v2=8m/s的速度行驶时,其它情况相同,则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2为A
A.6.4 m | B.5.6 m | C.7.2 m | D.10.8 m |
如图所示,AC和BC是两个固定的斜面,斜面的顶端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从斜面AC上滑下的物体滑至底部C点时的动能为Ek1,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1;从斜面BC上滑下的物体滑至底部C点时的动能为E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2,则()
A.Ek1< Ek2, W1 > W2 |
B.Ek1> Ek2, W1 > W2 |
C.Ek1> Ek2, W1 = W2 |
D.Ek1< Ek2, W1< W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