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黑龙江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黑龙江 |
22. 13 |
20.97 |
17.67 |
西藏 |
24. 17 |
25.55 |
26.75 |
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 B.气温低,蒸发微弱 |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由于农业开发 |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
C.西藏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 |
D.旅游业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 |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 B.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
C.甲区域降水较少 | D.甲区域高温多雨 |
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C.第一产业比重小 | D.第三产业比重小 |
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A.岩石 | B.大气 | C.水体 | D.生物 |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 | B.内地核 | C.软流层 | D.上地幔 |
某地地下50千米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
A.先感受到横波,后感受到纵波 | B.先感受到纵波,后感受到横波 |
C.同时感受到 | D.都感受不到 |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
A.地质钻探 | B.研究地震波 | C.地层和化石 | D.实验室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