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当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长城站(62°13′S,58°58′W)和黄河站(78°55′N,11°56′E)的日影方向
A.黄河站在东北 | B.长城站在西南 |
C.黄河站在东南 | D.长城站在东北 |
如果黄赤交角为Q,则M和N的差值为
A.1/2 Q | B.Q | C.2/3 Q | D.2Q |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对底栖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 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 在封闭的海域更容易发生赤潮
D 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 )。
A.寒潮 | B.旱灾 | C.台风 | D.洪涝 |
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
A.建设水利工程 | B.营造海防林 | C.改进耕作制度 | D.改进灌溉方法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天气系统属反气旋 |
B.该天气系统在西北大西洋出现的频率最高 |
C.该天气系统的最大风雨区位于系统的最外围 |
D.该天气系统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
该天气系统的最主要监测手段是 (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 B.利用气象雷达 |
C.利用探测气球 | D.利用气象卫星 |
2011年6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洪灾。在了解灾情和抗灾中,先进科技手段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在这次洪灾中,对水位进行准确快速监测,采用的是 ( )。
A.遥感技术 | B.多媒体技术 | C.水上监测站人工监测 | D.航空目测 |
在这次洪灾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监测网有 ( )。
①气象监测网 ②地震监测网 ③水文监测网 ④海洋监测网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震中距(千米) |
地震发生时间(地方时) |
震级 |
死亡人数(人) |
X |
200 |
5.8 |
10:25 |
7.4 |
8 |
Y |
500 |
2.5 |
4:00 |
7.1 |
1 820 |
从表中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可靠的是 (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
C.X、Y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 D.X、Y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
Y地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Y地人口密度较大 | B.Y地距震中较近 | 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 | D.Y地地质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