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PCl3)/mol |
0 |
0.16 |
0.19 |
0.20 |
0.20 |
以下对反应过程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C. 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则达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则达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大于80%
碘晶体升华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内共价键 | B.分子间的作用力 |
C.碘分子的大小 | D.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 |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Na | B.Al | C.Fe | D.Cu |
已知As、
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l>P |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
C.还原性:As3->S2->Cl- |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
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NaOH的浓度为
A.2mol/L | B.1.8mol/L | C.2.4 mol/L | D.3.6 mol/L |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2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 B.乙溶液含有SO42- |
C.丙溶液含有Cl- | D.丁溶液含有Mg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