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李阳同学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区别物质的方法 |
B.安全常识 |
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 |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
C.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
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生石灰 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 篝火晚会将木材架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
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石墨做电极﹣导电性 碳酸钙﹣做补钙剂 |
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uO(Cu) |
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 |
B |
MnO 2(NaCl) |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CO(CO 2)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
D |
NaCl(Na 2CO 3) |
将物质溶解后,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结晶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学习了化学,我们掌握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本领。对以下物质的辨别方法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支持燃烧 |
B. |
用氯化钡溶液辨别硝酸银溶液与硫酸钠溶液﹣﹣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 |
C. |
用燃烧法辨别碳纤维与蚕丝纤维﹣﹣碳纤维由碳原子构成,蚕丝纤维由蛋白质分子构成 |
D. |
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下列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均不变 |
B. |
水的天然循环只发生物理变化 |
C. |
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变化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决定的 |
D. |
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
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新时尚。某同学清理教室时收集到如下垃圾:①废纸②铝制易拉罐③废口罩④矿泉水瓶⑤废电池,应投入如图所示标志垃圾箱的是( )
A. |
①②④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②③⑤ |
D. |
①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