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
|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 |
|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
|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
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 ) 
| 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 |
| 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 |
| 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 |
| 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 |
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
|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
|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
|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
|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 )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① | D.④→③ |
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
|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
| D.共存的递质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