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现用以下器材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被测电池(电动势在10 V~15V之间)B.电阻箱(0~20)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 D.定值电阻R0(阻值5
)
E.电流表A1(量程0.6A) F.电流表A2(量程3A)
G.电键H.导线若干
实验中只用到了包括电池和定值电阻R0在内的六种实验器材,并利用实验数据做出了通过电源的电流I的倒数和外电路电阻R(R0除外)的关系图线,即
-R图线,如图所示。则:
①实验时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二者中应选择;
②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原理图;
③根据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 ;
④说出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两条即可):。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操作过程中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由图乙可知小球的直径为mm;
②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l22.20cm;
③断开电磁铁电源,让小球自由下落;
④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m/s;
⑤以光电门所在处的水平面为参考面,小球的质量为m(k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计算得出小球在最高点时的机械能为J,小球在光电门时的机械能为J。由此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某同学自制了一只水果电池,并选用下列器材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与内阻.
A、电压表:量程0.6V,内阻约2kΩ
B、电阻箱:0-9999Ω
C、电键与导线若干
用上述器材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测得了U与R的数据,并计算出了相应的数据,见下表:
1 |
2 |
3 |
4 |
5 |
|
R(Ω) |
5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U(V) |
0.20 |
0.30 |
0.36 |
0.40 |
0.43 |
1/U(V-1) |
5.0 |
3.3 |
2.8 |
2.5 |
2.3 |
1/R(×10-4Ω-1) |
20.0 |
10.0 |
6.7 |
5.0 |
4.0 |
I=U/R(×10-4 A) |
4.0 |
3.0 |
2.4 |
2.0 |
1.7 |
(1)要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阻,需从上表中选择适当的两组数据,并在右图中作出相应的图象;
(2)利用所作的图象,测得电源电动势E测=V,电源内阻r测=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此电路测电动势与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是:E测E真、r测r真(选填“<”、“>”或“=”)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
(1)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
(2)该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时实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连续5个点为一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见下表,并画出对应的图线(其中横坐标数值表示第几个0.1s,纵坐标对应的该0.1s内物体的位移)如图丙所示.则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选填“是”或“不是”)均匀变化;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平均加速度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时间t/0.1s |
1 |
2 |
3 |
4 |
5 |
6 |
相邻计数点的距离xn/cm |
1.45 |
2.45 |
3.46 |
4.44 |
5.45 |
6.46 |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上,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x0 =4.70cm,点A、C间的距离为x1=4.51cm,点C、E间的距离x2="6.02" cm已知重物的质量为m=l.0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9.80 m/s2,则
(1)从打下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重物动能的增加量
ΔEk.
(2)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还可求出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