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5小题,共22分)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
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辈,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十八年归苏氏归:嫁到 | B.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比:接近 |
C.吾亦无戚焉戚:忧伤 | D.由夫人素勖之也勖:勉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退而次之曰程氏富而苏氏极贫 |
B.二孤轼、辙哭且言曰学且废生 |
C.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 |
D.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
B.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
C.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
D.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氏兄弟把父亲灵柩运回四川与母亲同葬,按风俗俩人是同一坟冢而不同的墓穴,兄弟俩请司马光为母亲写墓志铭。 |
B.程夫人嫁入苏家,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嫌弃苏家清寒。 |
C.苏辙因为家庭负担所累,二十七岁学无所成,所幸的是后来程夫人主动挑起家庭重担,支持他读书。 |
D.程夫人告诫儿子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并且教育他们做人要恳切率直,要有正义之气。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②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在文章中找出能直接体现程夫人“识虑高绝”的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晏子使楚》片断,完成后面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熟悉外交事务的人 |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停下来 |
C.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集中注意力 |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曰,何为者也?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B.学不可以已 |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
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 |
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擅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及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
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为人严肃,楚王反自取其辱。 |
翻译(共9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注: 耆硕:年纪大,品德好。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由高处到低处。 |
C.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D.哀吾生之须臾 |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
C.慨叹人生无常。 |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
C.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 |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抒发悲观的情绪作铺垫。 |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 文 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 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
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和。
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和。
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浃:浸透 |
B.帅将士朝之帅:带领 |
C.朋友失意,尚可谢谢:道歉 |
D.庭凑拔刃弦弓以逆逆:反叛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竟以复国微以自文于君亲 |
B.为父兄除害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
D.召入谕之曰虽董之以严刑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