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想必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渔民撒网大获丰收,“大自然的馈赠”让人激动感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60华诞。新中国60年的不平凡历程,就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一次次经受严峻考验的过程。知难不退,迎难而上,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布署:继续全力保增长,坚定谋发展,2009年的经济一定会写下新的光辉篇章。材料说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②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任意的
④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2009年12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次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而决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09年8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首次审议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存在的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了修改,使之更加有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不断深化 |
B.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C.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 |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2009年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有助于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B.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并统筹着部分 |
D.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据统计,目前占全国职工总人数8%的企业高管与垄断行业的职工,占有全国工资总额的55%,而占全国职工总人数92%的普通职工,只占全国工资总额的45%。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措施有
①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②国家财政补贴普通职工
③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