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公社’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这可能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可借鉴之处
A.“一国两制”构想 | B.行省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村民自治制度 |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应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有学者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该学者(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周敦颐)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黄宗羲所表达的意思是( )
A.周敦颐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
B.周敦颐突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
C.提倡“经世致用” |
D.批判宋明理学脱离实际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道教地位上升 |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 B.君权神授 |
C.天人感应 | D.自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