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
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二 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体现了什么国际原则?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后来他有何行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2分)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材料一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在综合开发前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多数居民没有电用,年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5%。1933年5月美国国会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1933年成主的田蚋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募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包括7个州的广大地区受益,平均收入在工程发挥效益手增长4倍,美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所耗的电力也是靠田纳西工程提供的。
——摘自吴予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水利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水利建设的认识。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国)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倒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镝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田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写费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酌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一中的“革命”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文明演进过程。并依据材料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西方工业文明先导国家”的“枪炮的迫使”下,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主要转型表现。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的?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
导“实业救国”,并创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四: 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
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是什么性质的企业?(2分)产生于什么年代?(2分)最初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2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除继昌隆缫丝厂外,请再列举一个与继昌隆缫丝厂性质和生产方式相同企业。(2分)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中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得很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发展的因素有
哪些?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写出它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3个。)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5)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