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当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法国进行了政治革命的时候,德国进行的是、也只能是思想革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
A.马、恩的判断体现了对德国革命的失望心情 |
B.不同类型的革命是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
C.三种类型的革命极大地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 |
D.革命由经济、政治再到思想领域,符合唯物史观 |
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1971年 |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197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
1980年 |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
1981年 |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
1984年 |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
198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推行 |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D.《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丽华公司纽扣台高悬‘每人限购一只’的字样。外滩中央银行门前天天拥满挤兑黄金的人群。……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