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0月24日晚,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紧急信件,申述了自己的立场——“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那么,下面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列宁希望立刻推翻腐朽的沙皇专制政府 |
B.客观反映出中央委员会的内部分歧严重 |
C.列宁当时在中央委员会内部地位不够高 |
D.客观反映出两个政权并列局面的复杂性 |
从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 | B.法制法规的健全 |
C.出于对议会政治的渴望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 |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 |
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这表明( )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
C.不结盟运动兴起 | 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 |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的解冻 |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