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中法关系主要以传教“事业”为主线索。为了争夺远东控教权,法国天主教会和政府力求扩大天主教在华的传教势力,以收政治、外交、经济之利。拿破仑三世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并郑重地宣布:“打到中国去,为传教士讨还血债。”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武力侵入越南南部,开始寻找从越南通往中国云南的通道。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6月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其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在条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3.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一在保胜以上,一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4.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5.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 ——《百度百科》
材料三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被世界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当日,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公报只有两句话,44个字,堪称中国外交史上措词最简洁的外交公报。                 
——《密档之中法建交惊天下》
材料四  这位身高320米的“铁夫人”(埃菲尔铁塔)自建造以来第一次身披红装,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幸福和喜庆,更标志着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新闻网2004年01月25日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将在2008年12月6日在波兰会见达赖喇嘛。                     
——外交部网站(2008年12月5日)
新京报讯  2013年6月5日,中国宣布对欧葡萄酒发起“双反”调查后,法国政府发言人当天称,法国政府持反对态度……在此前的中欧光伏反倾销案中,据称法国对征税投赞成票。有分析据此认为,中国此次对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反制意味明显。因为欧盟葡萄酒对华出口国家仅法国就占对华出口超五成。 ——《新京报》(2013年6月6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法新约》的相关条款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的“外交核爆炸”产生了哪些影响?
(4)依据材料四,归纳当代中法关系的发展的主要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们
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
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
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
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
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观点?(2分)独立后的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并说明这一体制对当时欧美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2分)
材料二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马赛曲》(歌词)
(2)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曲》被广泛传唱。依据材料二你认为《马赛曲》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集中体现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文献是什么?(1分)这一文献对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引《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孙中山说:“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2分)
(4)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中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3分)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1999年3月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2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空中打击6小时之后,对美国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首先为北约的军事行动辩解说:“我们是在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采取行动,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保卫我们的利益,推进和平事业。”他说:“结束科索沃的灾难,是我们道德上不可推卸的义务。”克林顿说:“我们的坚定立场是科索沃人民的惟一希望。”
回答:
(1)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与目的如何?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你怎样评价这个借口?
(3)联系现实,说明你对多极化格局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2 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
材料3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1990年3月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回答:
(1)材料1中美国成为“惟一能维持和平力量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2的规定出自哪一国际条约?何时颁布?据材料3分析颁布的原因。
(3)美国对材料2中条约的态度怎样?原因何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多极化格局与两极格局的根本区别,就是相互制约的力量不再是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多种政治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可能是21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在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即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届时,他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战略结构。
材料2多极化格局的特点:一是各战略格局力量对比相对平衡。当然,在多极格局形成之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极,但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减少。二是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重大的国际事务将不再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三是大国关系中将出现分歧和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将是未来多极格局中大国关系的主流。
材料3 多极化作为历史前进方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继续发展,但多极化的趋势正在遭遇“一极”图谋的阻碍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的、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引自《时政新说》
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多极化格局与两极格局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2概括多极化格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从近期和长远看,多极化格局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