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 期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 |
重大斗争 |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 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1956年5月,《光明日报》连续报道钱伟长、傅鹰等10位首都著名学者的采访谈话。钱伟长说:“它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的道路。”傅鹰认为:“没有它,思想就会僵化,何谈科学发展。”他们谈话围绕的主题是 ( )
| A.社会主义改造 |
| B.中共八大召开 |
| C.“双百”方针 |
|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某同学收集了一枚纪念章,同学们观看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
| B.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
| 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
| D.港澳地区派人参加了新政府建设 |
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人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制碱厂——水利碱厂,到1927年碱厂年产碱13 400万吨,在与英商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下列不属于促进其发展的因素的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奋斗 |
| B.倡导国货、振兴实业运动 |
| C.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法令 |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是价值体系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价值体系”变动的共同特征是( )
| A.打破宗教神学世界观 |
| B.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 |
| C.强调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
| D.反对宗教信仰,追求心灵的解放 |
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 |
| 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
|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 |
| 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