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其中涉及的学说当指
A.进化论 | B.相对论 | C.经典力学体系 | D.量子力学 |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简表,据此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特点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英国 |
法国 |
联邦德国 |
美国 |
日本 |
20世纪50年代 |
2.8 |
4.5 |
7.9 |
3.3 |
9.1 |
20世纪60年代 |
2.9 |
5.7 |
4.4 |
4.3 |
10.5 |
A. 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 凯恩斯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活力
C.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世贸组织的成立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
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取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调控措施为( )
①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徐中约写道:“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邓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改变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
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倾向 |
C.是对公有制和计划体制的否定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容:
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该是()
A.林则徐 | B.张之洞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19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世界上有五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其中四个在各方面对美国都构成了挑战。这一观点是基于()
A.西欧稳步推进一体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行新型区域合作 |
C.苏联制造古巴导弹危机,使美国处于战略劣势 |
D.日本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经济强国,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