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________→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
(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出的亚硝酸盐含量如图曲线所示,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____                    ____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发酵与食品生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研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1)无论正交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F1卷翅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2对基因的传递符合定律。
(2)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卷翅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并设计了转基因实验进行验证。
①提取卷翅品系个体DNA:利用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使DNA与其他物质分离;为了进一步提纯和析出DNA,可用95%的冷酒精处理含DNA的滤液。获得较纯净的DNA样品后,应用PCR技术扩增含卷翅基因的DNA片段。
②重组和导入基因:将上述扩增片段与病毒重组,导入赤眼长翅品系果蝇的受精卵。其中病毒的作用是,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
③体外培养受精卵至成虫,选择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雌雄果蝇交配。若以上假设成立,则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d基因的存在(能,不能)解释F2卷翅与长翅的数量比。
②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
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d1和d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其中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和d2 (属于,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
③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
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

科学家选择长势相似的正常植物Ⅰ,测定相关培养前(约30℃)的光合速率,然后分别放置在5℃、15℃、35℃、40℃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每隔两天测定1次光合指标,得到实验结果如图A;另外,测得两种正常生长的植物Ⅰ、Ⅱ在某炎热的一天中气孔张开面积大小变化情况如图B。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Ⅰ属于(喜热/喜冷)植物,而且对(低温/高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在40℃高温胁迫下,植物Ⅰ光合速率一直下降,最后降低至负值,并且没有回升的迹象,
这是因为
(3)15℃胁迫下第8天,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
(4)从6:00到12:00,植物Ⅱ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含量将(增加/不变/减少)。
(5)若12:00时突然停止环境CO2供应,(植物Ⅰ/植物Ⅱ)仍能正常光合作用,
这是因为

如图表示改造哺乳动物遗传特性的三种途径。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过程共利用的技术手段有。乙途径将外源基因导入的受体细胞最可能是细胞,利用该细胞的,植入到(填“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或“透明带细胞”)中;动物2 细胞各体细胞的基因种类(相同或不相同)。
(2)甲途径的受体细胞通常最可能为受精卵,利用该细胞的特性。
(3)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最可能整合到细胞的结构上,利用卵细胞含有
的物质和丰富的物质而作为受体细胞。
(4)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的技术。

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菌分解葡萄糖生成,该物质在无氧条件下,转变成酒精。葡萄为酵母菌提供水、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长繁殖必需的物质。
(2)葡萄除梗应在冲洗后完成,原因是
(3)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在没有严格灭菌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措施,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种。由于酵母菌能在缺氧、的发酵液生长繁殖,而其它微生物不能,所以果酒制作过程不需严格灭菌。
(4)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

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结果如下图。请作答。

(1)薇甘菊与某种红树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演替。
(2)据图分析,途径①是指,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吨/公顷。
(3)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4)为避免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国家建立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不同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从物质的角度看是:从能量的角度看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