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 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 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
(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II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4)丙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情况。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 。
豇豆具有抵抗多种害虫的根本原因是体内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CpTI基因是该基因工程中的 基因。
“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基本
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在①过程中,首先要
用切开,暴露出黏性末端,
再用 连接。
(2)在该基因工程中,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分别
是: 、。
(3)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最好方法是:。
污染是指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一种环境变化。污染的种类很多,根据污染物主要的种类不同,可将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1)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属于病原体污染,破坏人体的。系统的细胞,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健康人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包括。除了以上措施外还需确立
的公共卫生政策,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宣传、关爱患者、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下图是表示水体溶氧量变化的有关曲线。
①曲线A表示曲线,曲线B表示曲线,曲线C表示曲线。
②据图分析,Cp点的数值大小与水体的污染程度有怎样的关系?。
(3)从原始的采猎文明和早期的农业文明发展到近代的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相当严重,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平衡破坏等~系列生态危机。为了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我们人类必须改变观念,建立新的文明,那就是
文明。
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鲫鱼、乌鱼等水生动植物。由于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经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当污水流入池塘后,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不断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出难闻的气味(硫化氢、氨等)。通过生物净化技术的治理后,水体状况得到改善。治理前后水体的溶氧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请写出该池塘中一条含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①。
(2) 溶氧量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②的净化过程,因此,可以把溶氧量作为水体③的标志。水体污染过程中溶氧量的变化可用④表示。若曲线中最大缺氧点(Cp)⑤(大于、小于、等于)规定数值,说明排入有机污染物过多,
⑥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
(3) 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人为地 ⑦ 生态系统的⑧能力,从而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
(4) 缺氧严重时,⑨微生物大量繁殖,对⑩(化合物)进行分解产生硫化氢、氨等物质,导致水质变坏并腐化发臭。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发H1N1疫潮,导致过百人感染。疫情其后传播到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有多种类型,其中的H1N1型病毒容易感染人类。我们不能根据常规的方法如高温、使用抗生素来杀灭该病毒。2009年9月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已经研制出了针对H1N1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针对H1N1流感疫苗接种方案的原则已经确立。据此回答:
(1)为什么不能采用抗生素来消灭流感病毒。(2)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菌群数量(增大或减少),抗药基因的频率的(增大或减少),这就是基因频率变化中的_________如果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身体和其他毒副作用,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循“三不原则”原则,即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
(3)目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有计划地,促进群体的形成,假如发现某地甲流流行,一般先确认病原体,利用的是原则。而对于流行病,一般可以采用的控制对策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松材线虫是入侵物种,1 982年首次在我国南京发现,以后相继在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造成大量松树枯萎、死亡,其种群数量在我国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从病树中长成的松墨天牛几乎都携带松材线虫。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图中A点之前,属于_①_阶段。
(2)图中A—B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②_时期。
(3)图中B—C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③_阶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④_。
(4)图中C点以后,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⑤_阶段。此阶段种群具有_⑥_的生态学特征。
(5)控制松材线虫扩散应_⑦_、_⑧_和_⑨_。
(6)外来物种人侵的途径:人为有意引入、人为无意引入和_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