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①为死细胞 ②为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下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举例提示: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
B.FI线段可用来体现唾液淀粉酶的作用特点 |
C.据图可知影响某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 |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
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含Ca2+、Mg2+、SiO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3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是不同的 |
B.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是不同的 |
C.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
D.植物对各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 |
B.硝化细菌体内含有甲图中的四种化合物 |
C.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a>b>c |
D.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 |
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①若放大50倍时视野中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5个完整细胞
②控制合成—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量最少应是390个
③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种
④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B.“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
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