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及运输途径中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 B.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 C.实现大鼠脾细胞与兔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 | 
| D.相对于心肌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可用3H、14N来代替35S、32P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标记 | 
| B.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 | 
| C.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嫩而薄的藓叶代替口腔上皮细胞 | 
| D.人工诱导多倍体时,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代替低温处理 | 
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核辐射处理后,对谷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 B.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 
| C.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 
|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 
如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
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某个同学在分析时,做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其中判断有错误的是
 A. 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
 B. 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C. 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
 D. 甲中的H2O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
大肠杆菌和T2噬菌体的根本区别是有无[
| A.细胞结构 | B.细胞壁 | C.成形的细胞核 | D.线粒体等细胞器 | 
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浓度(mol/L) | 
   0.15 | 
   0.2 | 
   0.25 | 
   0.3 | 
  
| 质壁分离状态 | 
   不分离 | 
   刚分离 | 
   显著分离 | 
   显著分离 | 
  
| A.≤0.15 mol/L | B.≤0.2 mol/L | C.≥0.2 mol/L | D.≥0.3 m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