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元素循环如右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夏季,a>b+c+e B.秋季,e+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