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
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
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
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D.所有的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
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生殖细胞中 |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
现有一长度为1 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 000 bp,用KpnⅠ单独酶切得到4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Ⅰ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 |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 |
利用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的过程中与“基因”的生理活动无关的酶是
A.RNA聚合酶 | B.DNA聚合酶 | C.DNA连接酶 | D.逆转录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