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3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和吸K+情况基本相同,随后对3株幼苗进行处理和检测,其结果如下:
对本实验的解析,错误的是( )
| A.三组实验可以说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 B.甲幼苗吸水量明显减少是由于溶液中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
| C.乙幼苗吸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D.丙幼苗吸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数量受到限制 |
下列各项表述均与自然界碳或氮的循环有关,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是自然界氮循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
| B.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是自然界碳循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
| C.稻田中的硝化细菌将NO3-转变成N2,既促进了氮的循环,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
| D.绿色植物的同化作用是自然界碳循环和氮循环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
下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生产者 |
草食动物 |
杂食动物 |
肉食动物 |
|
| A |
U |
Y |
X |
W V |
| B |
U |
V |
W |
X Y |
| C |
V |
U |
Z |
X Y |
| D |
V |
U |
Y |
W X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
|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存在差异 |
| 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
|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其自动调节能力大小有关 |
下图所示食物网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 ( )
|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
|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
|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
|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
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
|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
|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
|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