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题。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图中的四地代表拉萨、昆明、重庆和贵阳,读图完成问题。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最低 | B.位于谷地 |
C.太阳高度角大 | D.距海洋近 |
②地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 B.距冬季风源地近 |
C.纬度位置高 | D.太阳高度角小 |
④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
B.森林覆盖率高 |
C.东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
D.较低的纬度和较高的海拔 |
图为南半球同一时刻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m、n为纬线,a、b为经线,两图图幅面积相同,但比例尺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构成一个经线圈 |
B.图a比例尺大于图b |
C.F点位于E点的正北方 |
D.F点昼长等于E点昼长 |
若该日晨昏线与赤道平面夹角为70°,则图示所处季节能在我国欣赏到的景观是()
A.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B.长白山前秀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
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将一年内逐日平均水位按递减次序排列,以水位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水位历时曲线。下图为某河流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此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 B.地下水 |
C.湖泊水 | D.积雪冰川融水 |
图中曲线表示水位历时曲线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此河流水位高于58米时可通航,据图判断通航时间大约有()
A.210天 | B.240天 |
C.300天 | D.366天 |
图中XY -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图中区域位于()
A.南半球 | B.东半球 |
C.北半球 | D.西半球 |
关于PQ锋面性质及主要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大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
B.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
D.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
下表表示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2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
2 2 |
2 2 |
3 3 |
3 3 |
1 1 |
3 4 |
1 3 |
1 3 |
1 1 |
1 4 |
1 1 |
1 1 |
3 4 |
3 3 |
2 2 |
3 3 |
1 2 |
1 1 |
3 3 |
2 2 |
3 2 |
1 3 |
1 1 |
1 4 |
3 3 |
1:湖泊 2:居民地 3:耕地 4:农家乐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B.湖泊水质日渐变差 |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小 | D.居民区分布区域集中 |
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 |
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
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 |
D.严格控制居民地的污染直接排放到湖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