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时间是6s.则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 |
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 |
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 |
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l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 |
在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
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a>Bb |
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a<Bb |
C.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大 |
D.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小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下移动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灯L变亮 | B.电源内部发热电功率变小 |
C.电源的效率提高 |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
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如右图中的a、b、c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线a表示输出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
B.在a、b、c三条图线上分别取横坐标相同的A、B、C 三点,这三点的纵坐标一定满足关系PA=PB+PC
C.图中c线最高点对应的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
D. b、c线的交点M与a、b线的交点N的横坐标之比为 1:2,纵坐标之比为1:4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12 V,灯泡L标有“6 V,12 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0.50" 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12 W |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12 W |
C.电动机的热功率是2 W |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22 W |
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过P点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
B.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
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
D.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所围的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