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的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的走向死亡。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①癌细胞的扩散
②蝌蚪发育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的消失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死亡
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并产生出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通常需要适合的
A.光照 | B.温度 | C.营养物质 | D.激素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Y | B.aXb,aY,Y | C.AXb,aY,Y | D.AAaXb,Y,Y |
采用黑白瓶法(黑瓶瓶外包黑胶布和铝箔,以模拟黑暗条件;白瓶为透光瓶。)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
水深(m) |
瓶中O2浓度变化(g/m3) |
|
白瓶 |
黑瓶 |
|
1 |
+7 |
-2 |
2 |
+5 |
-2 |
3 |
+2 |
-2 |
4 |
0 |
-2 |
5 |
-2 |
-2 |
水底 |
-3 |
-3 |
则该池塘一昼夜产生氧气的量是( )
A.8 g/m3 | B.14 g/m3 | C.22 g/m3 | D.32 g/m3 |
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
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
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