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 )
|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
| 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3滴,振荡摇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
| 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
| 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
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
现这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糖蛋白与()
| 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 B.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 |
| 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 | 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 |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
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
|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
|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
|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
|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分子领域 |
| C.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
|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滴 |
|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后要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
|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再加入含蛋白质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 |
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细胞,细胞液浓度为a>b>c,则三细胞之间水分相互渗透的方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