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关于下列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Z为胰岛素,则Y为垂体,n为促胰岛素激素 |
| B.若X表示下丘脑,Y表示垂体,Z表示甲状腺,则Z分泌激素过多时,对于m、n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
| 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
| D.若X表示抗原,Y表示吞噬细胞,Z表示T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
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图1曲线走势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 甲状腺激素浓度![]() |
| 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 |
C.若横轴代表注射疫苗后的时间,则纵轴代表 短时间内相应抗体的浓度 |
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 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 |
下图表示维持人体稳态的几种机制,则X最可能代表()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B.信息物质作用于靶细胞 |
| 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 D.细胞外液 |
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 B.小鼠体内可能会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T细胞 |
| C.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 D.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流感病毒。下列关于人体对甲流感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膜 |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只有B细 胞能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 |
| C.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甲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甲流感病毒 |
| D.效应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甲流感病毒,导致甲流感病毒的裂解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