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原予序数依次增火的四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X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数相等 |
Y |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 |
Z |
Z的基态原子价电于排布为nsn-1 |
W |
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绿色的锈斑 |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其基态原子核外有 个未成对电子。
(2)与Z同周期且依次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与Z比较,三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Y的氢化物在同族的氢化物中沸点反常,其原因是 。
(3)写出W的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绿色锈斑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往X、Y与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三种氢,且数目比为1:2:3,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 。X、Y可以形成多种弱酸根离子,写出其中一种离子水解的的离子方程式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
方案Ⅱ: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
D.实验室方案II更便于实施 |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图示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 |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
C.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
D.a点的化学平衡常数小于c点的化学平衡常数 |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
、
、
、
、
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乙烧杯的溶液呈黄色,则甲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 ![]() |
B.![]() ![]() ![]() |
C.![]() ![]() ![]() |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