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现象或反应 |
原理解释 |
A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
B |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
C |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比镀锌铁易腐蚀 |
锡比锌活泼 |
D |
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
该反应ΔH>0,ΔS<0 |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
B.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2NiOOH+2H2OCd(OH)2+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OH-===NiOOH+H2O |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 |
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
C.在铅、银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铅板上有5.18 g铅溶解,正极上就有1 120 mL(标准状况)气体析出 |
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C(s)+H2O(g)===CO(g)+H2(g) ΔH>0 |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 ΔH>0 |
C.CaC2(s)+2H2O(l)―→Ca(OH)2(s)+C2H2(g) ΔH<0 |
D.CH4(g)+2O2(g)―→CO2(g)+H2O(l) ΔH<0 |
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锌片是( )
A.阴极 | B.正极 |
C.阳极 | D.负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