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非不尽瘁,庸有济乎?……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材料二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就有人主张建立一个国际合作组织,作为防止另一次破坏性世界冲突的有效手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10日宣告成立……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并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此,盟约规定了缩减军备、共同防止侵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制裁等保证条款。
——张贵洪 《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他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
——王斯德等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大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会员国由最初的51个增至1960年的96个,1980年的154个,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它们把联合国看作“让世界听到我们声音”的最重要的讲坛,反对把联合国作为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主张联合国的事要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管。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背景。国际联盟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响的?(6分)
(3)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立法权外,作者认为的国家权力主要还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上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材料三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37分)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也逐渐产生了,从而开始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
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材料二 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布森林的关中三辅地区几无可供砍伐的林木。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一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中,经历了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二是“文化大革命”,三是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四 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人。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现代化及环境污染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社会原因。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日两国环境污染的不同原因。
(4)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剖析,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